可預訂行程

屏東縣
萬巒鄉

台灣最大的野生咖啡聚落 | 屏東吾拉魯滋部落咖啡館

風味餐
咖啡樹苗
咖啡館
部落咖啡館
咖啡
野生咖啡
手沖咖啡
咖啡聚落
排灣族
咖啡豆
原住民
原住民風味餐

「那紅色果實在我們部落裡已經幾十年了,但一直要到古坑咖啡打響名號那一年,我們才知道原來它就是咖啡。」

台灣咖啡起源於日據時代,那時在雲林古坑、台南東山、南投、花蓮、嘉義、屏東⋯⋯等許多地方都留下咖啡種苗,其中自然野生繁衍成最大一片的,就在屏東泰武。

走進泰武鄉山區,野生咖啡樹面積約達100公頃,相當於4個台北大安森林公園,是目前台灣野生咖啡樹面積最廣的山區,號稱是「鳥跟猴子種的咖啡園」。之所以泰武鄉咖啡自然繁衍如此茂盛,跟氣候與生態環境有關,更與原住民對待土地的態度極為相關。

一般漢人對農地的態度是「只留有用的,沒用的就砍光」。但原住民只要是祖先留下的作物就很少去動它,通常是在原有植株空隙間找地栽種,這也是許多原住民作物在長期看似用處不大後,最後卻都能保種並重新發光成為超級食物,像紅藜、油芒都是案例。

咖啡也一樣,當年日本人走後,咖啡產業曾一度在台灣消失數十年,消失到下一代都已不知這作物是幹嘛用。但位於屏東泰武鄉這些排灣族人沒有把它砍掉,只是任其在田園與山區間春天花開、秋冬結果。

這些咖啡果,每到秋天轉紅後,就成為排灣小朋友的零食,也是當地猴子與小鳥的食物,人鳥獸邊吃邊吐籽,種子入土發育成苗後再變成樹,數十年過去,繁衍到滿滿山頭。

921地震後,許多災區因為重建傳統產業+觀光,意外讓咖啡從塵封歷史中再次發芽,泰武鄉排灣族人也才驚覺原來那些紅果子就是咖啡,並陸續有人投入這產業。但真正興盛,則是災難輪到泰武鄉時。

2009年八八風災,許多部落失去家園,泰武鄉這一批原在北大武山西側山腳下近200戶部落居民也在風災過後由政府在萬巒鄉現址興建永久屋基地,新部落名稱「吾拉魯滋」,意指「太陽的子民」。

這一批太陽的子民,含淚來到全新家園後,仍忘不掉舊家園的一切,於是許多人仍會回到山上耕種與照顧咖啡,隨著「泰武咖啡合作社」成立打團體戰,目前部落中187戶居民合計千人,超過8成都投入咖啡產業。

不同於目前許多台灣咖啡樹都是人工栽種,泰武鄉的野生咖啡樹因為多數都在海拔850到1200公尺、幾乎沒有道路的深山與陡坡,部落農務人口又多是老人,沒有力氣重新墾荒開路,因此這邊的咖啡98%都是自然傳播的原生種,且直到現在也沒有力氣把農藥跟肥料運上去,部落老農幾乎只在秋冬上山採果,因此這邊的咖啡,幾乎都是完全由大自然孕育而成的咖啡。

「坦白說,如果能有一些肥料,多一點田間管理,我們的咖啡品質應該會更好。」吾拉魯滋泰武咖啡合作社經理人林凱琳說:「但就是沒有能力,部落老人家就是沒有力氣把肥料搬上山。因此,我們只能不停提昇發酵與烘焙技術。」但也因此,成了少數真正天然的咖啡果實。

泰武鄉的咖啡幾乎都是日據時代留下的,是較原始的老品種,當地的咖啡風土滋味主要帶著黑糖、榛果、奶油與柑桔等四大主要風味,目前大約有30公頃都是完全無農藥無肥料且通過認證的有機咖啡園,也是屏東唯一通過「全有機咖啡後製加工驗證」場域,引進許多專業設備且設有杯測教室,用專業讓這些天然的咖啡能有更好的風味呈現。

曾經失去家園,現在吾拉魯滋部落這群排灣族人靠著咖啡慢慢站起來,也讓家鄉的滋味以更優雅的香氣飄散在新部落間。來到這裡,遊客可以聽故事,可以體驗簡單的烘豆、手沖咖啡,以及部落導覽,更能到附近吃吃萬巒豬腳跟粄條,或走訪附近的萬金聖母聖殿,安排很好的沿山公路旅程。

吾拉魯滋部落咖啡館。一日咖啡農體驗

泰武咖啡以阿拉比卡之鐵皮卡種咖啡聞名,從日治時期就種植的咖啡老樹,種植海拔約850-1200,一點一滴都是族人的心血,建立泰武咖啡合作社讓泰武鄉及原鄉更多咖啡有發展的空間及銷售通路,泰武咖啡做好層層把關及建立友善耕種且有規模的量產,為的是使族人的心血被看見,更讓族人有個共同的目標與方向,始以活絡部落經濟及地方創生,再與在地排灣文化做相聯結,讓泰武咖啡不只是單純的精品咖啡,而是要讓每一位享用泰武咖啡的您們可以喝到排灣古老文化及用心栽種的味道,也能讓更多更多地方看見我們是泰武咖啡。

預定行程

商品連結

(採訪時間 | 110年11月)

資料處理中